夜幕降临,跟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,位于台州市路桥区峰江大街的蒋僧桥村文明礼堂,迎来了热闹时光。星火广场上,我们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;农家书屋中,乡民在仔细阅读……
谁能想到,几年前的蒋僧桥村还是另一番模样。乡民们关起门来各过各的,全村总是冷冷清清、缺乏活力。通过几轮“脑筋风暴”,村“两委”班子一致决定,引入文明体育项目,让村庄活起来、旺起来。定好方向,我们说干就干。咱们引入峰江大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打造南村书院和星火广场;农家书屋、足球场、游泳池等公共文明空间逐渐建成,“15分钟品质文明生活圈”从梦想变为实际。抱怨声少了,欢笑声多了。
最近,我在工作中发现,我们对公共文明服务的诉求越发个性化。例如,农家书屋虽有藏书一万多册,但仍无法满意乡民们新的需求。前不久有个“小书虫”跑来问我,能否请他喜爱的作家来做讲座;有位刚退休的大姐想学书法,前来咨询有没有这样的兴趣小组……大众的需求便是咱们努力的方向,也促使咱们不断探究怎样为我们供给更高质量的文明生活。我想问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“实施文明惠民工程”,往后怎么把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,把咱农村人的“文明家乡”建得更好?